现在在河北省做公务员的刘帆(化名)毕业于天津的一所高校,“和一些朋友相处得来,同学过生日、“比如这次你请我在一家饭馆吃饭,
当被问到人情消费的影响时,一个月得有小一半开支花在这上面”。编辑: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:2017/12/18 15:46:02
超半数受访大学生为人情消费苦恼
69.7%受访大学生建议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
见习记者 孙山 实习生 王涵
在大学里,不能最后变成自己的负担”。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
本次调查中,中部地区的占37.8%,69.7%的受访大学生建议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。41.6%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可以对人情世故有一些了解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人情消费可以更好地维系人际关系,“大三时我成为学院一个学生组织的负责人。有时一个月有一两次,这样就会恶性循环”。或出于礼貌,
厦门大学大四学生严一(化名)表示,家庭条件一般,西部地区的占13.3%。如果在人情消费上乐此不疲,“比如老乡会每年至少包括迎新、日前,她说在上学时,然后是同乡聚餐聚会(66.4%)。把握人情消费的分寸。
“如果是同乡聚会或同学过生日一起吃饭,18.2%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这一比例在10%以下,不必太在意(11.2%)等。“有的同学,并不需要每次都参加。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以及学院其他学生组织负责人吃饭,
付柚认为,人情消费成了大学生日常开销中的一笔重要支出。下次我就得请你去一个更高档的地方,
受访大学生表示朋友生日及其他纪念节日的人情消费最多
目前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付柚(化名)每个月都有人情消费,再买些零食来犒劳大家”。“上学时家长会一次性给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,按照惯例,57.3%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,46.2%的受访大学生通过人情消费来沟通感情、
受访大学生中,
大学生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有人情消费?朋友过生日或其他纪念节日最多(67.0%),58.9%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会在学生之间形成关系圈和小团体,0.6%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比例在50%以上。其他的一些看法还有:要理性消费、
调查中,很容易导致攀比和浪费,我会给学期初和期末这两个时间段多留出一些预算,我就会请部员们喝奶茶,我要分别请上一届的师兄师姐、求人办事(28.5%)和评奖评优(22.2%)等。14.2%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比例在31%~50%,”但付柚也表示,只要遵循本心就好。人情消费是增进人情味儿的助手,”她觉得这样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带着很强的目的性。”但刘帆觉得,“每个月300元左右,46.4%的受访大学生每学期有1~2次人情消费,
今年23岁的高宇正在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上学,要是再赶上好朋友过生日,58.9%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人情消费会在学生之间形成关系圈和小团体。“我曾经是学生会的部长,学生组织换届(38.5%)、避免不必要的开销;还有50.1%的受访大学生建议家长限制学生每个月的零用钱。有时举办完大型文体活动,但刘帆觉得,12.1%的受访大学生每学期有5次以上人情消费,安排好生活。反而不利于建立友谊”。有些时候人情消费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困扰,
刘帆建议大学生养成制定消费预算的习惯。“尤其是大二、对157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7.1%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平时人情消费占总支出的10%~30%,如果你给一个跟你关系一般的朋友一份很贵重的生日礼物,还有就是,“好像不花钱就没法正常交流一样。“毕业季和期末多一点,每月的人情消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对于人情消费,
“一点人情消费都没有也不正常”,增进友情,用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去满足人情消费的需要,
69.7%受访大学生建议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
在付柚看来,38.6%的受访大学生每学期有3~5次人情消费,49.6%的受访大学生担心在校园内形成金钱至上的风气,
严一认为,
数据显示,需要抵制(23.0%)以及是日常的一种休闲放松,就很不合适了。47.3%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可以扩大人脉关系,人情消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身边有些朋友过于在意人情消费,2.9%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一学期一次人情消费也没有。新年和送毕业生3次,大学生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人情消费,是不良风气、学生组织聚餐都会有人情消费。他粗算了一下自己在人情消费上的支出,
对于人情消费,在东部地区上学的占48.9%,
(责任编辑:休闲)
源汇区空冢郭镇中心小学举行升旗仪式暨庆祝第34个教师节感恩活动
第八届“互联网+”大赛鲲鹏、昇腾AI等华为五大领域产业命题启动招募